1号字画课堂:山谷书法钩沉录(4)

发布日期:2015-08-11

第四讲《黄庭坚书法全集》中漏载的《草书蜡梅诗卷》

首都博物馆藏有黄庭坚《草书蜡梅诗卷》(下图为局部),绢本,纵26.7厘米,横210厘米。草书七绝三首,凡18行84字,前后分别有小行楷题跋三则,计18行190余字。释文如下:

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木身与叶,乃类蒴。窦高州家有灌丛,能香一园也。前二篇戏咏此花,后一篇于故人张仲谋此花。

城南名士遣春来,三月乃见蜡前梅。定知锁着江南客,故放绿梢春晚回。

病夫中岁屏杯杓,百叶缃梅触拨人。拂杀官黄香有思,满城桃李不能春。

舍人梅坞无关锁,携酒俗人来未曾。旧时爱菊陶彭泽,今作梅花树下僧。

州南王才元舍人家有百叶黄梅妙绝,礼部锁试不复得见。开院之明日,才元遣送数枝,盖是岁大雨雪,寒甚,故梅亦晚开耳。

此有装极不如法。承远寄来□□□若要作小字,须寻善背□者咸□上下荫(以下缺损多字)见雪线中(以下缺损多字)称过矾水,只令似浆水味。(末行全缺损)。

此卷诗作三首见载于《黄文节公全集·正集》卷九,宋任渊《山谷诗集注》系此诗在元祐三年(1088年),题作《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三首》。

考黄庭坚生平,元祐三年在秘书省史局为官。是年正月十七日开始,关锁进贡院,参加苏轼主考的礼部考试阅卷,直到三月初一考试结束。宋任渊《山谷诗集注》中提到另外一则题跋曰:“元祐初锁试礼部,阻春雪,还家已三月,王才叔舍人送红黄多叶梅数种,为作三诗,付王家素素歌之。”综合跋文可推知,《蜡梅诗卷》写作时间必在元祐三年三月初二或略往后一两日之内。书中所涉人物窦高州为山谷当时僚友,事迹不详。王才元名棫,京师(开封)城南名士,有口才。其子王直方(字立之)为承奉郎,问学于黄庭坚,文墨往来甚密切。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致立之承奉尺牍》一通。

《蜡梅诗卷》长期流传于民间,且历代文献很少著录。笔者所见有明安世凤《墨林快事》卷八,明天启丙寅(1626年)八月十七日所记“黄蜡梅诗”条云:

山谷此诗及字皆妙绝,可与此花并美。但诗既三首,山谷前后两题,语未了了,致揽者不知何诗为“前二篇”“后一篇”也。盖因中多窦高州句而即继以戏咏。此花更似咏窦家花者,玩之自“京洛”至“香一园也”皆以证明此花耳。而“州南”一段直接此“亦晚开耳”,方合“前二篇”二句总为题,始结以“庭坚”,则此花指王舍之花,方与诗中“百叶”“锁着”等语相当,意方明白完全。必装此字者误也。杨刻而未改,故为下一转语。

这一则记载主要围绕题跋中“前二篇”“后一篇”之语作解释,大抵意思是说,此卷诗二首前面还有与窦高州唱酬诗作。从末尾处“杨刻”云云可知,安氏所见是刻本拓片,并非原件。从今绢本原件看,三首诗及前后跋文间没有接缝,故不存在“装此字者误”的情况。从第一跋推断,前面还应有诗作遗失不传。

第三段跋中有“承远寄”一语,以此来推断,此跋与前面诗、跋应非同时所作。可惜涉及地点处的文字残破脱落不能辨识,故无从知其确切。但从书法风格非常接近来判断,前后间隔时间应不长。

此作书法无论草书和小行楷,都是典型的山谷早期风格。草书的用笔变化相对简单,有时出现意到笔不到的现象。结字也不是很精美,如“屏”“缃”“香”“彭”等字明显有勉强成形的感觉。这种特色与山谷晚年草书差别很大,但与元祐前期所作的《何时帖》《彼岸帖》,尤其墨迹《浣花图引诗卷》非常接近。此作小行楷书笔法略露晚年书风端倪,但其整体风格与元祐书风完全吻合,所以此作应是一件山谷早期书法真迹无疑。也许是因此作风格的特殊性,它曾被怀疑是后人伪作。(4)

1号字画网书法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3-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