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山谷书法钩沉录(3)

发布日期:2015-08-11

第三讲新发现的两件早期草书——《公以道安帖》《彼岸帖》

《公以道安帖》(见图一)约元祐初作于京师开封。草书,7行37字。此处清拓《黄文节公法书石刻》为水赉佑先生提供。释文:

公以道安,边境内外清明,余邪不得向正,求诸古人,无如有似。间观前说者,须宝重之。庭坚顿首。

这是一通山谷的早期草书信札,极为难得。它与《彼岸帖》一样,准确系年尚难确定,也不排除是30岁左右所写。山谷草书至晚年成熟,雄视千秋。他的早年草书因不自贵重,故流传绝少。观此作总体风格与晚年草书完全两样。但细察其笔性以及某些字的运笔结体习惯,如“境”“清”“有”“似”“前”“说”“须”的运笔、结体习惯,皆一脉相承。此作后有明王穉登一则跋云:“公以道安真迹,乃双井之法大令者。翩翩欲飞而意气虚和,非若寻常务以欹侧取势者也。”王氏指出山谷此书学王献之,笔势飞动而意气虚和,很有见地。不过他未能注意到这是早期山谷草书的特征,而这一点,对理解山谷晚年草书特色及其美学意义非常重要。

《彼岸帖》(见图二)约元祐初作于京师开封。草书,刻帖拓本,8行38字。有《翰香馆法书》旧拓本。释文:

……何时得达彼岸。诸法本空无着,境似浮云聚散。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无智人前莫说。山谷。

这应是一件山谷早期草书作品的片断。按,此作风貌似《公以道安帖》,它恰是山谷早期草书的真实面目。正是这样的草书,与山谷自评:“所作韵俗,下笔不浏漓,如禅家粘皮带骨语”两相吻合。山谷曾解释道:“钱穆父、苏子瞻皆病予草书多俗笔,盖予少时学周膳部书,初不自寤,以故久不作草书。”由于此作与山谷成熟时期草书的差别太大,故通常被指为伪作。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此作尾部有后人枉加“山谷”二字款书及“黄氏庭坚”朱文印,其实这反成画蛇添足。添足者不知,此作文字系出南朝梁高僧宝志《十乘赞十首》第三首(见《景德传灯录》卷29)。“何时”前尚缺“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安心取舍之间,被他二境回换。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机关木人修道”,7句49字,而“说”字下尚有“打你色身星散”一句。

山谷素喜参禅,故书法多写佛家语,此作或系随《灯录》草书练笔之作,当时未必有完整款书。审察此作与山谷的关系,当以九方皋相马之法,遗其牝牡外形,唯观精神气息。如此,则有如情人相见,虽数十载相隔离,自有一种温馨相接。(3)

1号字画网书法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3-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