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1)

发布日期:2015-09-06

第一章苏轼行书梗概

苏轼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从其存世作品来看,行书书体的比例最大,也最具个人面貌,更具开时代之先的意义。如果说苏书的成功具有对盛唐以来重法度书风的否定意义,那么,正是从宋代开始,苏轼最先也最完美地将书法提升到书写生命情感的高度,使书法成为生命的外化之迹,也正是由此造就了苏轼行书显著的个性特色和具有时代意义的风格,因此可以说他是宋代书风的肇始者和旗手。

一、晋风——黄州以前苏轼行书累积期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前是其书法的累积期。此时他推崇“二王”,王羲之的《乐毅论》《东方朔画赞》和王献之的《十三行》都是他最为推崇的,虽为小楷却是最具晋书神韵的。从苏轼的《亡伯苏涣挽诗帖》《问养生帖》《远游庵铭》等小楷书所建立的书法形象,可以看出他对晋韵的理解和把握。

当然,此时苏轼更多的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或者行草书上,虽然他不推崇狂草体,对怀素一路狂草和周越书法更是排斥与否定。当然,若没有这一偏见,或许如今我们无法见到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宋代书法。现存最早的苏轼行书《奉暄帖》《眉阳奉候帖》和最早的行草书《宝月帖》,另外如《天际乌云帖》都是这一时期的行书佳作。苏轼个性中的纵肆、豪放也逐渐从书法中彰显出来。

二、性情和写意——黄州时期的突变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乌台诗案”中遭受重创,被贬黄州。残酷的现实迫使他在社会理想、政治观念、人生价值等方面发生重大转变,首先是生存权利,其次才能考虑个人情感意志。往日的翩翩风度、潇洒倜傥已不在,现实中的悲感情怀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仅表现在文学,还表现在书法中,这是人生激情的爆发,更是一种寄托。在黄州的五年,他创作了代表一生最高成就的作品,既是其书法创作风格的突变,也是其一生书法创作发展的分水岭。这些作品主要有《梅花诗帖》《京酒帖》《黄州寒食帖》《覆盆子帖》《人来得书帖》《前赤壁赋卷》等。

三、悲情基调的确立——丰收季节的到来

苏轼书法在经历黄州时期的突变后逐渐远离晋人的清隽萧散。仕途坎坷使其将这种悲情的基调渗透在字里行间,时而愤厉、时而平稳、时而散淡,却又将其书、其情、其文都统摄在个人的人格精神之下。这时的作品以行书居多,也规模最大,如《祷雨帖》《李太白诗仙卷》《洞庭春色赋》《归去来兮辞》等。

四、辉煌的余响——境界之升华

苏轼生命的最后几年可谓是悲惨至极,然而其书法却在最后时刻进一步升华,发出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余响。如《江上帖》《渡海帖》《答谢民师论文帖》等,都能窥见其笔法纯熟之境、灵魂彻悟之沧桑。所有这些似乎是苏轼一生情感和生命的凝聚,至为感人。(1)

推荐阅读:

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2)

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3)

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4)

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5)

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6)

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7)

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8)

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9)

苏轼《黄州寒食帖》解读(完)

    1号字画书法讲座专题:http://www.1zihua.com/artlist-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