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米芾行书尺牍技法(10)

发布日期:2015-08-11

4.撇

撇法亦多变,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角度不一,起驻有别,渐近缭乱。单以《张季明帖》为例即可举出多种处理方式。如首行“季”字(见图一),起笔下压,然后笔锋稍回挫,向左下挑出,短促而迅疾。此为短撇,三边直挺,呈三角形。同帖末行的“馀”字(见图二),有两个长撇,皆劲直轻快。这两个字的收笔同为出锋,区别在于起笔一轻一重,避免了雷同。

       

以上所举均为直撇,下面我们来看看曲撇。《张季明帖》末行的“合”字(见图三),起笔沉实,陡峭而下,至末尾忽然变向,转向左行,并提笔收束,是为弯头撇。首行“秋”字(见图四),起笔并不先向左下,而是竖行,类似竖笔写法。至末端转向左侧,而后向左上方挑起。这是先竖后撇的处理方法,可称为竖撇。

上述撇法多为轻收,间有轻起重收之撇。如《清和帖》首行“仰”字(见图五),行笔由轻而重,略带转向和弧度,与前述撇法均有不同。

另外,在米芾的行书里也有因势利导,改变点画的原形,以撇法出之者。例如《叔晦帖》第四行的“示”字(见图六),原本左侧的一点竟以撇法代之,应是受到“礻”旁写法的影响。

5.捺

捺法又称捺脚,是隶书左波右磔之磔笔的演进形式。常规捺法在前引的字例中屡见。又如《参政帖》第二行“太”字的捺笔(见图七),先将笔轻落,向右下渐行,逐渐按下,然后转向右侧提笔出锋。其长短、轻重加以变化,可以塑造出不同的线形。

还有平捺,如《参政帖》第二行“之”字(见图八),末笔因与上一笔相连,故起笔有所不同。藏锋稍重,先向右下,转向右侧出锋,与常规写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角度稍平。

另有反捺,像是正捺反扣过来的形状。收笔下压,而不向右送出,与长点类似。如《参政帖》第一行“政”字(见图九),其特点是反捺的上侧边缘有弧度,下侧边缘较平直。

6.提

提笔又称挑笔,自左下向右上,由重而轻。其变化不多,较有规律。如《张都大帖》第八行“折”字的“扌”旁(见图十),提笔顺应竖钩上挑之势,由上向下压笔,铺毫后向右上迅速带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笔势不同,提笔的入笔顿挫角度差别较大,不可雷同处理。(10)

1号字画网行书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21-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