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解密《祭侄稿》(6)

发布日期:2015-08-11

五、章法特征分析

《祭侄稿》的章法可谓随手万变,浑然天成。因是无意而书,故妙手偶得,神行其间。若定欲以言语析之,实难尽其极。其可言者,或有此三点。

其一,比较而言,字距小而行距大。但具体观察,则自然多变,绝无刻意安排之痕迹。举例来说,如第5、6、7行(见图一)及第18、19、20、21行行距之宽,第21、22、23行行距之窄(见图二);又如“事蒲”“刺史”“何图”“仁兄”“孤城”等处字距之窄(见图三),“杨县”“清酌”“兰玉”“期戬谷”“倾卵覆”“魂而”“知无”等处字距之宽(见图四)。

其二,由于文体书写格式及作者的书写习惯,《祭侄稿》从第10行开始出现了几处大空,活跃了整篇作品的黑白表现,使密的地方显得更密、空的地方显得更空,强化了黑白疏密的对比,给人更强烈的视觉感受。这几处空白分别是第10、11、12、16、18行(见图五)。这些“偶然”的变化,再加上以行为单位的字的大小、粗细、轻重的变化,给作品的整体黑白疏密关系带来了更大的变数,使其整体章法的表现更加活泼多变且难以捉摸。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笔者试就上述提及的数种变化做出其“空间变化示意图”,行宽、字大、线粗、墨重的以粗线表示,行窄、字小、线细、墨轻的以细线表示(见图六)。

其三,《祭侄稿》23行字的轴线的总趋势是垂直于底线,没有后世像王铎等人的某些作品那样出现小于90度角的较大弯折,这是《祭侄稿》章法率意天然的一个旁证。但这并不是说它的轴线是平行呆板的,事实正相反,其轴线的最终趋势虽垂直于底线,但每一根轴线的内部摆动(弯折)却较多较大。这就使得其章法在整体的统一均衡中寓有丰富多样的变化,使作品在沉着浓郁的基调下也能显得活泼、灵动,充满生机和情感的细微律动,进而产生牵动人心的巨大力量。与后世许多有意识地经营和大幅度改变作品轴线的作品相比,《祭侄稿》那种不期而然、自然而然的轴线行走就像高妙的太极一样,阴阳相生,动静相成,不仅不动声色、不露痕迹,而且孕育着无尽的变化,这也使得它成为后世许多书家参详古人、深入古人堂奥的宝典。(6)

1号字画网书法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3-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