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书法的笔法与章法(22)

发布日期:2015-08-11

《姨母帖》是王羲之早年的作品,字体端正、质朴,单字轴线多近垂线,行轴线也趋向于垂线;行轴线断点较多,但错位距离很小。这是作者未形成自己章法风格时的作品。作者不满于工整化,但仍然受到工整化风格的影响。

《孔侍中帖》(见图一)表现出出色的控制行轴线的技巧。粗略看来,行轴线趋向平稳,与《姨母帖》相似,但各段轴线吻合严密。“孔-侍”“忧-悬”两处错位较大的断点成为流畅、缜密的节奏中有力的顿挫,使稳重中平添生动之致。《频有哀祸帖》《丧乱帖》章法变化极为丰富:摆动幅度较大的折线轴线、奇异连结重新出现、行轴线之间微妙配合……这一切使它们的轴线图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动人变化。

在王羲之以前的作品中,单字轴线倾斜一般不超过6度,而以接近垂线者为多,《姨母帖》、 《孔侍中帖》同此;汉简中出现过一些倾斜6度以上的单字轴线,但同上下字吻接不好,散氏盘铭文当然尤为典型,这些单字动感强烈,但影响轴线的流畅性。王羲之《频有哀祸帖》《丧乱帖》中超过6度的单字轴线占73%,但是它们与其他单字轴线吻接良好,行轴线因此呈现为连续的折线,这样既造成了感觉上的强烈波动,又保持了作品的连贯性,如《频有哀祸帖》第1、3行,《丧乱帖》第2、7、8诸行。

偏旁承接上字、部分代替整体,这两种源于甲骨文的构成方式在这两帖中重新出现。当然,心理背景已经全然不同,甲骨文中是单字独立观念不强时对工整的顽强追求,而这里是对轴线有良好把握能力时对丰富变化的向往,因此这里的奇异连结形式也有所变化。如《频有哀祸帖》第2行,“能”字左右两部分分别连结上、下两段行轴线,但这两部分又用一条有力的线段连接在一起,使行轴线产生强烈的节奏变化,而上、下两段行轴线意外的平静、连续更强化了这一效果。行轴线之间的呼应是王羲之作品极重要的一个特点。

《孔侍中帖》第1、2、3行之间以及第4、5行之间都表现出一种明显的配合:后面一行轴线的波形与前一行轴线的波形相似,但细节又很不相同,构成了章法构成上动人的效果。《频有哀祸帖》与《丧乱帖》轴线之间的呼应更复杂,也更微妙。

《频有哀祸帖》(见图二)三行轴线趋势约略相似,其中第3行与第1行更为相近,但顿挫比第1行更有力,行首三字互为反向倾斜的轴线,把波动推向高潮;第3行轴线可以视作第1行轴线的重现和激化,第2行轴线则作为二者的过渡,大趋向的近似暗示了第一轴线的主题,但中部的奇异连结既同上、下段轴线平稳的节奏构成强烈的对比,向右倾斜的轴线又同相邻两行轴线相应部分的左倾轴线形成强大的张力,统一中的无穷变化令人心折。此帖虽只短短三行,却成为章法构成技巧的渊薮。再如《丧乱帖》(见图三),大部分行轴线都略向左侧倾斜,形成此帖构成的特殊面貌;首行第一字轴线脱离这一趋势,略向右平移,正好维持了整行轴线的稳定,但又无碍于轴线向下方流动的基调;第2、4、5、7行轴线成为第1行主题的变奏;第3、6两行轴线趋于垂直方向,平衡了作品重心左移的不稳定感,这两行轴线与两侧轴线线形微妙的呼应、下部极为细心的吻接,使它们在作品中成为无形的支柱;第8行轴线也有类似作用,它第一字右倾的轴线与第6行首字右倾轴线一起,与其他各行轴线起端的左倾趋向对峙,也成为维系作品平衡的重要力量。

1号字画网书法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3-gr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