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字画课堂:书法的笔法与章法(9)

发布日期:2015-08-11

提按对草书的威胁远甚于行书。《书谱》云:“草书以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草书连续性强,要求线条流畅,留驻及端部、折点的夸张与草书的基本要求格格不入。因此,随着楷书影响的扩大,草书似乎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

      

唐代承前代余绪,草书繁荣,成就斐然;宋代草书急剧中落,除黄庭坚外,几乎无人以草书知名;明代草书一度复兴,但清初以后即趋于衰微。这一切当然受到各个时代审美理想的制约,但是笔法的演化无疑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清代,当包世臣惊呼“中怯”的时候,正是草书最不景气的时期。包世臣列清代书品,凡97人次,如果除去由明入清的王铎、傅山二人不计,以草书入选者仅6人;6人中,除邓石如以篆隶蜚声书坛,其余5人早被历史淡忘。

使转既然是草书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唐代以后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有意无意地都在追求这种逐渐被时代所遗忘的笔法。当然,有人得到的多些,有人少些,不过通过这种追求,他们都学会了在草书中尽量避免提按和留驻。可以说,这正是他们的草书取得成就的秘密之一。

翻检这些草书名家的作品,我们发现,几乎无一例外,他们的楷书都偏向楷书形成前期的风格,即所谓“魏晋楷书”。宋克(见图一)、祝允明、文彭、王宠、王铎、傅山(见图二)等,无不如此。为什么?如前文所述,这一时期的楷书还保留着丰富的使转,还同草书保持着亲近的血统。《书谱》云:“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这句话深刻而准确地概括了这一时期楷书的特点。由此,我们亦可知这些艺术家对魏晋楷书、对唐人楷书表现出更大热情的原因。对他们来说,这种努力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不过在他们走过的地方确实踏出了一条清晰可辨的路径。

自从唐代后期奠定了楷书提按、留驻及端部与折点夸张等一整套典范性的运笔方式以来,随着唐代楷书影响的扩大,这种笔法渗入各种书体中。用笔重点移至点画端部及折点,导致绞转的消隐,同时逐渐产生了笔画单调、中怯的弊病。为了抵御楷书笔法的影响,艺术家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里所谈到的即为补偏救弊的一个方面:以各种方式追求笔法的丰富变化。追求笔法变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米芾为代表,他们努力向前代学习笔法,在提按中加入绞转,以丰富笔法的空间运动形式;另一种以黄庭坚为代表,他们从生活与自然现象中获取灵感,在不改变提按笔法的情况下,尽力调整运动的轨迹和速度。

这两种努力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它们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空间运动范围拘守于提按,无法为表达丰富、复杂的感觉提供足够的、可供选择的手段;如果仅仅从古典作品中吸取养分,不但其中横亘着漫长时间的阻隔,不能尽情取用,同时也无法满足新的审美理想的需要。

1号字画网书法专题:http://www.1zihua.com/gallery-13-grid.html